易与肠易激综合症混淆的疾病
肠易激综合症(IBS)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,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、腹胀、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、粘液便,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,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资解释的症候群。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。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、反复性、多发性以结肠、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。指直肠结肠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肠道的炎性水肿,溃疡、出血病变。那么两者有什么区别呢?
二者均有反复发作的腹痛、腹泻、粘液便。肠易激综合症上证虽反复发作,但一般不会影响全身情况;而慢性结肠炎往往伴有不同程序的消瘦、贫血等全身症状。结肠内窥镜检查,慢性结肠炎镜下可见结肠粘膜粗糙,接触易出血,有粘液血性分泌物附着,多发性糜烂、溃疡,或弥漫性粘膜充血、水肿,甚至形成息肉病。X线钡剂灌肠显示出有肠管变窄及缩短改变,粘膜粗乱、肠袋消失和假性息肉等改变。而肠易激综合症镜下粘膜仅有轻度水肿,但无出血糜烂及溃疡等改变。粘膜活检正常。X线钡剂灌肠无阳性发现,或结肠有激惹现象。
肠易激综合征的诱发因素?
①精神因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。
②肠平滑肌反应性异常,有家族性倾向,提示与遗传因素有关。
③饮食过于精细。纤维素不足引起肠平滑肌动力学改变。
④肠道的刺激或感染改变了肠肌的反应性。肠易激综合征多见于青壮年,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同为消化系常见功能性疾患,两者可出现在同一患者。
来源:锦州仁德
建议您浏览以下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