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百姓的养老焦虑——社会化养老问题采访记(上)
北京市政协日前披露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,截至2009年年底,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为226.6万,占户籍总人口的18.2%,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者超过32万人,生活不能自理和生活半自理的老人共有32万人。到2015年时,北京的老年人口预计将达到340万。
老龄化浪潮挡不住,养老资源捉襟见肘。严峻的现实让不少家庭对老人的心态从“家有一老如有一宝”,变成了内心深处的焦虑甚至恐惧。在北京市松堂关怀医院这家民办的、以临终关怀为特色的养老机构中的一天采访,这样的焦虑甚至恐惧,记者时时能感受到。
“一般的养老院不收生活不能自理的”
1月13日8时30分,颇有些老北京四合院情调的松堂关怀医院的小院显得格外安静,两位老人在院里来回踱着步。
推开医院主楼大厅的门,厅内走廊的墙上贴满了各种照片,照片里有老人、医护人员、志愿者,还有与老人拥抱的外国人。大厅里扎满红色气球和彩带,挂着大红灯笼,让人依稀感受到新年的喜庆气氛。大厅里,20多位老人正围坐成一圈,手递手传着一个绿色气球, 老人们有的吃着瓜子、点心,都很安静。
“邱奶奶好,徐奶奶好,珍珍不许睡觉哦!”护士长袁捷打破了这份安静。她一边跟老人打招呼,一边走到圈子中间, 挥动双臂唱起了儿歌,有几位老人立刻高兴地拍着手跟着唱了起来。
唱完歌,一位老人把袁捷叫到了身边,语音含混地说着说着就流下了眼泪。袁捷用一个手指轻轻地为老人拭去眼泪, 双手轻轻拍拍老人的肩膀说:“好了好了,王奶奶不哭,您这不是看见亲人了吗!”
在大厅里参加活动的是医院里为数不多的、身体状况比较不错的老人。每天上午8时~10时、下午2时~4时,护工就会把他们推到大厅里来锻炼一下。袁捷说:“这位王奶奶已经在松堂住了5年多,她的9个儿女个个都很孝顺,但是他们平时工作很忙,还有各自的家庭要照顾,确实没有精力照料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。”
“有些老年人到了最后不是病死的,而是因为吞咽困难,营养支持跟不上‘饿死’的。”袁捷说,这种情况家庭处理不了,而很多公立养老院又拒收,一些老人迫不得已只好住进医院,把医院变成了养老院。而有的老人因为住不起医院,家里也无人照料,最后只能凄凉地死在家中。
独自坐在一处的张同光老人说,他今年78岁,患有高血压、关节炎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几种疾病,生活不能自理,去年3月10日他住进了松堂医院。 “一般的养老院不收我这样生活不能自理的,我也不想去,那里每个楼层也就是一个护工。而松堂医院每个房间都有一个24小时陪护的护工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治医师,照顾得很周到。”
张同光说,他的房间里住着3位老人,每人每个月交1600元,包括护工费、房费、诊疗费等。有特殊疾病要到别的医院去看,松堂医院除了基本的治疗,主要以护理为主。
“退休金不够住养老院”
上午9时45分左右,老人们陆续被各自的护工推回了房间。二楼病房里的许多老人鼻子里都插着输氧管或鼻饲管,厚厚的棉被下,已经很难分辨出他们瘦小身躯的轮廓。据介绍,目前松堂医院一共住有300多位老人,其中90%以上的老人卧床不起。
302房间的“珍珍”老人正坐在轮椅上跟自己的护工聊天。看到护士长走过来,“珍珍”老人高兴地大叫:“三元儿,三元儿,你来啦。”袁捷说,老人的意识已经不清楚了,为什么叫自己三元儿她也不清楚。
“珍珍”老人的护工叫赵海珍,30多岁,一位腼腆的外地人,见到有记者就一直将头埋下去。袁捷说,有天夜里23时多,她到302房间查房,看见赵海珍正跪在地上用双手帮躺在床上的老人上下按摩后背。看见她进来,赵海珍的眼泪就止不住地流下来。赵海珍说,当晚老人一直闭着眼睛不说话,特别安静,担心老人会有什么状况。“我倒情愿她能打我骂我。”赵海珍说。现在老人一天也不能离开赵海珍了,袁捷开玩笑说要跟赵海珍换一天班,老人说:“不行,看不见她我心里难受。”
海奶奶的女儿马女士给她喂完饭,正收拾东西准备回家。海奶奶今年96岁,最大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癌症之后,她就独自住在东直门附近女儿闲置的房子里,由4个女儿轮流照顾。
去年夏天,海奶奶不慎摔了一跤,从此就不能下床了。“大哥不在了,姐妹几个家里又都有孙子孙女要照顾,实在没有办法,还得把老人送到养老院。”马女士最先找到了宣武区的一家敬老院,“这家敬老院据说是民政局办的,但每个月3000多元的费用我们承担不起。”此后,马女士先后找过很多家养老院,有公办的也有民营的,但因为母亲已经卧床、生活不能自理,全部被拒了。去年6月,马女士姐妹几个把母亲送到了松堂医院。海奶奶没有退休金,也没有养老保险,每个月只有政府发放的300元高龄补贴,对于现在老人每月2000多元的住院费用,马女士说姐妹4个分摊以后还可以接受。
“我就想,国家能不能让这样的养老院再多点儿,能够离家再近点儿就更好了。”马女士说。
谈及自己将来的养老问题,马女士说:“等我老了也让孩子给我找个这样的地方住进去,我只有一个儿子,他肯定也照顾不过来。”但提到费用问题时,马女士不禁有些担忧起来,“我的退休金每个月只有1800元,这么看光住养老院就不够用,到时候对孩子肯定又是一个负担。”
专家声音
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、老年学所副所长穆光宗认为,我国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“未富先老”,而且是“未备先老”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功能日趋弱化是不争的事实,社会化养老正在成为新的趋势。在人口少子化、青壮年城镇化、老年高龄化、家庭空巢化、空巢孤独化的多重背景下,机构养老和专业照料的重要性必将更加凸显。在这个过程中,要彰显国家的责任、政府的主导和社会的统筹,否则要应对越来越急迫的养老危机是相当困难的。